第三十八章 一个战士的来信


    随着一系列文学刊物转载了小说,《天若有情》的影响还在扩大。
    《红岩》是地区性顶级刊物,鼎盛时行量也就十万份,北方很多读者不了解这个杂志,看不到余切的《高考1977》。
    这个时候南北经济差别挺大,和后世是倒过来的,现在主要是北方太强了,能占全国大盘的六成,东北尤其强势。
    当时有个靠近朝鲜的边境城市通话,改开那一年,dp排在全国第三十三名,有葡萄酒、药厂、钢厂等一大批支柱产业,而第三十四名是哪呢?
    湘省的省会常沙。
    转载《天若有情》的《萌芽》、《小说月报》都是数十万到百万级的杂志,他们的读者遍布全国,尤其在北方更加强势。
    《天若有情》表一个多月后,《军艺报》也即将转载《天若有情》。
    现在已经进入到“评论《天若有情》到底哪里好”
    也能刊的环节了。
    《人民文学》却迟迟没声音,当然是主编刘芯武在作怪了,这份杂志是国内行量最大,也是最核心的文学期刊。
    余切现在是一直在外边儿蹭,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进去,攻破这个堡垒啊。
    但是没有关系,事情要一步一步来。
    《小说月报》的编辑室给余切寄了个大包裹,信上面说:
    “这是全国各地的读者给你写的信,我们已经帮你筛选了一部分,恳请你从里面选几封写的好的回信,一并寄给我们。”
    没稿酬?
    也是,如果回一封信也有稿酬,那我不是天天逮着回信就好了。
    有个叫郑渊杰的儿童小说作家,自从在《儿童文学》第一篇小说之后就很受欢迎,而且他量大管饱属于码字怪,孩子们都给他写信称呼他为郑伯伯……编辑部也只能挑一些有代表性的信件让他回。
    《天若有情》因为涉及到了近期的大事件,读者们想要和作者余切沟通的热情高涨。
    余切一打开这些信件,粗略扫了一遍,现果然是被选过的,很有代表性。
    有刚进入文坛的新人作者,有抚养孩子的单亲妈妈,还有来自于老山前线的战士……
    余切最先回的前线战士。
    这场边境冲突在79年爆当时烈度最高,现在转入低烈度作战状态,双方在边境地区对峙。
    法卡山、扣林山、老山和阴山都是这时期经常能在报纸上看到的地名,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些山头。
    到83年末,长期的,低烈度的对峙开始有些变化,似乎要变得激烈起来,光是看这一时期的新闻就能知道大概:
    “我方建议南方邻居举行边界谈判,协商解决争端……”
    “南方邻居试图对我方军民进行袭扰,使我们的边境地区人民不能开展正常的生产和生活,严正警告……”
    “为了创造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,我方不得不收复和保卫了……等山头。”
    “南方邻居不断制造挑衅事件,试图起更大的进攻……”
    在这封信上,有个叫李海的战士,说他是某某师119团3排的战士,因为文化水平达到了高中又作战勇敢,刚刚被提拔为代理排长。
    “我们的困难是太潮热……靴子、衣服都不穿了,就穿着裤衩子和草鞋守在这里,后方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罐头和水果补充维生素……但是,好多人还是一整条腿都溃烂,裤裆也烂,瘙痒难耐,被送回去治疗……”
    “我知道,祖国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支援……但是,我最喜欢的还是听故事,今天有个治好了的兄弟回来,跟我讲他们在后方看的小说,是一个穷人和港地女的感情故事,所有人都认真听着……”
    “余切老师,你写的故事太好了,深深的震撼了我。
    我今年21岁,上个月才入d,我也想回去考大学,我有高中文化水平。”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