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章 吾有良谋堵与疏


    “我的计策有两个,一为堵,一为疏。”
    “堵是何为?疏又何为?”
    “堵就是堵掉世家利用兼并土地来牟利的方法,我的建议是增加土地的税赋。”
    “增加赋税?不可能的,不用想,主公不会同意的。”
    刘巴话还没说完,马谡拍案而起,厉声打断。
    门外的邓范也是微微摇头,有些失望,大才的刘巴就只是这点水平吗?
    “且听我说完。”
    刘巴看到马谡下意识的拒绝,对刘备的信心反倒是更上了一层楼。
    只有反应这么激烈的才能证明他们是真正的担心黎庶的生活。
    “我说的增加赋税只是增加田亩的赋税,而不是增加个人的口赋和算赋。
    这样那些田地多的就要多交税,田地少的就能少交税。
    于此同时,可以适量的降低口赋和算赋,甚至于取消。”
    汉朝的税收主要来源就是田亩税和人头税。
    汉初实行“十五税一”
    的政策,即每收获十五份,需缴纳一份给国家。
    后来,汉文帝时期将田租减半,实行“三十税一”
    ,并在某些年份免除田租。
    汉景帝时期,田租再次恢复到“三十税一”
    的标准,并成为定制。
    人头税分为口赋和算赋:口赋是针对儿童征收的,算赋则是针对成年人的。
    其中口赋又叫口钱。
    汉初规定七岁至14岁未成年男女,每人每年交2o钱“以食天子”
    ,即作为皇室收入。
    武帝时,口赋改为从三岁起征,并由2o钱增为钱。
    元帝时,又恢复为七岁起征。
    算赋规定15岁至56岁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向国家交12o钱,称为一算,作为战备基金,购置车马兵器之用。
    文帝时算赋减为一算4o钱,武帝时由于军费开支巨大,算赋又恢复到12o钱。
    宣帝时又减为9o钱,成帝时减为8o钱。
    后来各有增减,直到本朝桓灵二帝之时,算赋竟达15o钱。
    此外,汉朝还对资产征收税收,主要是针对商人和其他高收入群体。
    这些税收用于补充国家财政,尤其是在战争和灾荒年份,资产税的征收尤为重要。
    资产税和农民倒也关系不大,主要就是田亩税和人头税,堪称黎庶头上压着的沉沉大山。
    天灾、人祸、战乱等原因都有可能让黎庶抛弃本来就不多的土地,变良为贱,托身世家。
    这样就不用交口赋和算赋了,反正官府也不敢去世家查看世家到底有多少人,需要缴多少税。
    于是,这一部分人就成为了隐匿人口,而他们抛弃的土地也成为了隐匿土地,被世家所占有,从而给国家带来损失。
    如果降低口赋和算赋甚至取消,那对于这些黎庶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