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o2章 仁义之名民愿留


    筑城的活计不算轻,但士卒和民夫都干的很起劲。
    因为一日两顿饱餐,其中还有一顿有肉!
    士卒的新年本来就要在军营度过,倒也不妨事。
    而民夫更无不可。
    他们大多都是长沙、武陵等郡的屯民,许多都是从荆北南迁而来。
    以前在荆北虽有些土地,但却不怎么能吃饱。
    但是南迁沦为流民之后,反倒比之前过的更好了。
    刘备不仅给建造新的居所,还分地,虽然官府说那叫屯田,需要缴三成的赋税。
    本来除了这三成的赋税,每年还要缴纳口赋和算赋,还需要服徭役。
    但大概是一个月之前,这些口赋和算赋都没有了,也就是说除了那三成的赋税其他什么都不用缴纳了。
    而且服徭役已经不用自己带钱带饭了,刘备管饭!
    当然钱那是不可能的,刘备即使再有钱这么造也支撑不了多久。
    服徭役仅仅是包吃住,但即使如此,便已经叫这些屯民山呼万岁了。
    因为大多是流民,大家携带的粮食并不多,虽然刘备对大家有提供帮助,但粮食还是略有不足。
    现在垦荒屯田的活计已经做完,粮食也已经播种下去,大家突然都闲了下来。
    如果选择帮刘备筑城就可以为家里省下一个壮汉一整个冬天的口粮,这对于民众来说,无异于天大的好事。
    甚至在灾年来说,这些口粮,足可以活两人的性命。
    而且还有肉,比家里吃的还要好!
    之前招募民夫往巴陵城的时候,开始的时候还只招募到一万多的民夫。
    民夫太少,让诸葛亮都皱起了眉头。
    于是便问那些民夫:“当初刘皇叔在各郡征召民夫,为何尔等肯来?”
    “我等亦不愿来,只是感念皇叔恩德,想为皇叔分忧罢了。”
    “如今,再招募尔等,尔等可愿前来?”
    “自然愿意。”
    那民夫的脸上笑了起来,皱纹也变得深了起来。
    “往日在南郡时,也有修船修城的活计,还要自备干粮被褥等物,一个活计下来,总要冻死累死许多人。
    但皇叔这里吃得饱睡得暖,每天还有肉吃,这样的活计普天下还能有哪个相比?如果下次有活计我还愿来。”
    “那如果令你回乡探亲,你可愿多带些乡邻来此?”
    “自然愿意!
    皇叔还需要工人?”
    那人点头如捣蒜一般。
    “当然,那便允你回去探亲十日,来时要带十人至此如何?”
    “不需十日,不需十日!”
    那人憨厚一笑:“时间多了,我本屯民,家就在长沙郡治不远处,离这里也只有三天路程。
    多在家一天便多耗家中一日粮食,来回各三日,我在家待一日,只需七日便可回转,到时候别说十人,带来二十人亦可!”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