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1章 多多死了(第2页)


    诸多无关紧要的数字在脑海中打转,却怎么也无法与“死亡”
    这个事实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。
    但我记得很清楚,世界上第一只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绵羊多利,活了六年。
    如果加上那只作为供体的六岁的芬兰多塞特白面母绵羊,也不过十二年。
    十二年,是羊的平均寿命。
    可多利的死亡,并非细胞核衰老引的多脏器功能衰竭,而是由逆转录病毒sheeppu1onaryadenoatosis引起的肺癌,在绵羊中很常见。
    在确诊之后,科研人员为它实施了安乐死。
    多利一生总共诞下六只后代,基本都健康地活到了高龄。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相比于上个世纪的旧技术,浮空城当今的克隆技术已经完善许多,足以规避基因层面的大部分缺陷与不稳定因素。
    从理论上来说,还不到六岁的多多正值壮年,还远远不到自然死亡的年纪。
    可现实从不理会什么“理论”
    。
    它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死了。
    为什么?
    我强迫自己做了个深呼吸,试图稳定住轻微颤抖的指尖。
    我缓慢地解锁了屏幕,点开了那份简洁而冰冷的事故通报。
    [近期现一处新出现的谜境,经初步评估危险等级为d级。
    ]
    [dodo冒险队于一周前提交探索申请,经审批后获准进入开展调研工作。
    ]
    [据现场传回的影像资料显示,探索者多多(克隆渡渡鸟个体)在任务过程中遭遇意外事故,队长查理仅能带回其遗体。
    ]
    [心理干预小组已对涉事队员进行心理疏导,涉事谜境已暂时封闭,事故调查小组已介入,具体原因仍在核查中。
    ]
    [任务状态:失败(探索者死亡)]
    措辞严谨,格式规范,一个单词都不多,一个标点都没有出错。
    可对我而言,它就像一把钝刀,缓慢却无情地地在心头雕刻出一纸讣告。
    那是一种持续的钝痛,绵长、深沉,令人几乎无法呼吸。
    我现,自己比想象中还要在意这件事。
    不仅是因为它是由我亲手克隆出来的灭绝动物,是“关系网效应”
    的不可或缺的节点之一。
    真正让我无法释怀的,是它作为探索者,是那群孩子不可替代的伙伴。
    我再次做了个深呼吸,缓慢而艰难地点开了通报附件中的现场影像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