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章 乐起(第3页)


    厢军是地方诸州的镇兵,五代使驻守城厢,又称“厢兵”
    。
    盖由各藩镇被禁军挑剩下的老弱残兵、一些流放犯、从禁军中下放的武技不合格者以及招募而来(优者充禁军)。
    因兵源问题,厢军素质极低,且实际上往往不参加训练,只服杂役,诸如修建、运输、邮传等,劳役极为沉重,军俸又很微薄。
    实际上已成为不能作战的劳卒。
    至于乡兵,大都是按户籍编组的各地壮丁,多数是征兵,也有少数乡兵来自招募。
    与禁、厢不同,乡兵不算正式军队编制,平时从事生产,农闲时教阅训练,仅在参加战斗行动时放一些钱粮。
    少数乡兵又相当战斗力,以陕西的保毅军最为着名,另有河东的弓箭手、广东的枪手等。
    乡兵不必赘言,乃是各州府自行征募管制,长官自是知州(府)。
    厢军却较为复杂。
    厢军乃是代驻州之镇兵,名为常备军,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兵。
    主要来自招募,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,总隶于侍卫马军司、侍卫步车司。
    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兵种,编制分军、指挥、都三级,统兵官与禁军同,但地位,待遇较禁军为低。
    但,士大夫治天下,厢军的长官实际并非都指挥使,而是“团练使”
    和“都监”
    ,二者皆由文官出任。
    不过,团练使只是武官虚衔而非职事,亦不在当地。
    “都监”
    乃“都监押”
    省称,监押之资深者。
    地位更高,但职事相同。
    如前所述,本朝各地军事长官路有总管,路分钤辖、监押,州有州钤辖、监押,或兵马巡检、提举兵马、提辖兵甲之类别名。
    州以下某些地方,尤其边地,县、镇、关、堡、寨等屯兵处亦有监押。
    一般当地文职长官主管掌印,总管、钤辖文官兼任,监押多武官专任,资深者均称“都”
    。
    别看杭州都监只是正八品职官,却是统领本州厢军的最高长官。
    张通判,本职官也是正八品,领本州都监事。
    文官领兵,大宋惯例。
    张都监一声令下,数千军士武装入城。
    分五都(五百人)士卒在西、北城通往东、南城的各个路(巷)口设屏障,严防死守,不让乱民惊扰到达官显贵;其余数千厢(乡)兵奔赴西、北城,如狼似虎,争抢军功。
    嗯,厢(乡)兵固然战力孱弱,对付些个无知刁民还不是雄狮博兔?当不费吹灰之力。
    张都监这一番号施令,颇有挥斥方遒、运筹帷幄之势,意气风,酣畅淋漓。
    在他看来,所谓民乱,只不过是跳梁小丑的愚昧举动,大军平推过去,谈笑间、樯橹灰飞烟灭也。
    嗯,此乃苏学士的词句,用在此时,再恰当不过。
    五月十七,晴,军鼓擂,大风起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