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 破阵乐(第2页)
外界传言王三郎书法一流,且自成一派,假以时日必成宗师大家,竟已高明至斯了么?
收敛心情,他看落在纸上的内容:
“千乘,诸侯之国,其地可出兵车千乘者也。
敬者,主一无适之谓。
敬事而信者,敬其事而信于民也。
时,谓农隙之时。
言治国之要,在此五者,亦务本之意也。
程子曰:此言至浅,然当时诸侯果能此,亦足以治其国矣。
圣人言虽至近,上下皆通。
此三言者,若推其极,尧舜之治亦不过此。
若常人之言近,则浅近而已矣。
又杨氏曰:上不敬则下慢,不信则下疑,下慢而疑,事不立矣。
敬事而信,以身先之也。
《易》曰:‘节以制度,不伤财,不害民。
’盖侈用则伤财,伤财必至于害民,故爱民必先于节用……”
就这一小会儿,王棣便已写了百余字,且字迹毫无凝滞,难怪他上午能一挥而就了。
李节一看便晓得王棣答的这道兼经题是“道千乘之国”
,出自《论语》。
经义题考的是诸生对经书的理解,儒家经典本是学子必读,但解读并不见得就是死的,考的就是谁能更深刻的理解先贤论点。
显然,单就这百多字,王棣是理解的极为透彻的,且颇有新意。
似乎并没注意考舍外有人,王棣仍自心无旁骛的写着,一个个秀美的小楷随着笔端流出。
这时,太阳西沉,落日余晖透过小窗落到他身上,金黄一片,给他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。
认真工作的人最具魅力,此刻的王棣便是。
李节微微有些出神,这是他次见王棣作文写字,果是与传闻中的“神童”
、“才子”
相符的。
虽然不知道王棣的大经题作文,单凭这篇兼经文章便足够给批个“取”
了。
诸州解试,诸州解试以判官试进士,录事参军试诸科,阅卷考校以监官、试官共同考定通否,逐场去取,朱书“通”
、“否”
,并署写监官、试官的姓名,合格者以试卷多通为优秀。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