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 繁火内蒸寒热交讧


    【】c0,更新快,无弹窗!
    如火如荼的辩经几日,不知不觉间,便到了雨水节气。
    这个时节,北方虽然仍旧没到春意显露的时候,却总算不再连日大雪了。
    紫禁城的积雪也逐渐开化,清爽了些许。
    天气好,那便是围炉煮茶的好时节了。
    朱翊钧一大早跑到元熙延年殿,跟李太后问安时,当场就被李太后留下,跟着外戚们一起闲话。
    也就是李文全父子,李彩云一人。
    李诚铭半边屁股别扭坐在位置上,不时挪动更换姿势,龇牙咧嘴。
    最后干脆站起来侍奉君父长辈们端茶递水。
    李太后用眼神剜了李诚铭一道,又看向兄长李文全:“大兄,诚铭这孩子今年都十九了,也该成婚了,省得心思浮躁。”
    李彩云很是认同地点了点头,看向李文全:“大兄,太后说得对,小时候咱们庄上,谁家十九岁还没成婚,是要被背后指指点点的。”
    她大李太后四岁,今年已经三十四了,也是最爱催婚的长辈。
    李文全余光打量着皇帝,面上不动声色道:“太后,去年底刚见过了两家,再分辨一段时日,便能定下来了。”
    李诚铭神情略有窘迫,求助般看向皇帝。
    朱翊钧熟视无睹,将茶杯放在手中来回摩挲以作暖手,好奇追问道:“怎地未听表兄说起,不知是怎样人家?”
    李文全在中军都督府厮混了两年,整个人贵气了不少。
    他拘谨而不失温情地看着皇帝回道:“陛下,不是什么大户,一家是诸生之女,近祖最高只做过知县,另一家是商贩之女,就是前年收购的一家海商,人看着都还不错,父辈心思也算纯良。”
    朱翊钧点了点头,并未表反对的意见。
    他对此还是比较认可的,虽然自己积极拥抱政事,但这些亲戚,还是少来沾染为好。
    尤其李诚铭这样跑去给魏忠贤立生祠的,显然政治嗅觉不行,玩不转这些事。
    这时候,李太后自顾自酌了一口茶,若有所指道:“再分辨下来恐怕又是一年过去了,难不成还想二十成婚?依我看,还是早日成婚的好,无后为大啊。”
    李文全低头看到皇帝的脚有些紧张地往后缩了缩,他话到嘴边,立刻改了说法:“成婚是大事,慢慢来慢慢来。”
    李太后还要说话。
    朱翊钧连忙插话道:“方才舅父提及海商,正好与舅父说道说道此事,也好为表兄彩礼计较。”
    “沿海除了官运漕粮外,诸司这半年便会逐步向民间商会开放,差不多入秋之后,便可以领牌照了。”
    “舅父还是尽快把架子搭起来。”
    虽然朱衡整饬航线还要二年余,但牌照可以先起来嘛。
    一年后可以先通南直隶到天津卫这一段,已经足够搞内贸了。
    创收不创收的且不说,君父主要还是为了商会好,总得提前布置好一番货物、销路之类事。
    当然,还有一点在于。
    航线修着修着,肯定不时还有一些牛鬼蛇神,苍蝇嗡鸣。
    把牌照先下去,人自然就团结起来了——资本对于保守封建势力来说,已经算是进步了。
    李文全听后,连忙起身,避席拜谢:“多谢陛下。”
    朱翊钧摆了摆手,示意坐下说。
    李文全从善如流坐下,斟酌道:“陛下,出海的事且先不说。”
    “这沿海的海运,有前宋故事在,各家都比较积极,目前魏国公、英国公、平江伯、定远侯、大长公主、王崇古家里、许国家里……都有意搭伙做这事。”
    “如今都说,能不能跟着漕运衙门去年试运海运的线路,咱们也先跑跑看。”
    说起正事,李太后也不再纠结方才的事情,转而将注意力放在所谓海商的事情上——给娘家谋正经财源的事,李太后还是很支持的。
    她好奇道:“不是说清江船厂的船明年才能造出来?现下拿什么试?”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