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 才子佳人


    朝夕相处的年轻人情窦初开私定终身是违规的,被白居易的母亲现后她对孩子说:考取功名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,母亲要儿子将心思用在学业上。
    白居易的母亲一生好强,将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;怎么可能让他被一个贫女子耽误了前程。
    她将儿子送去襄阳读书,白居易和湘灵就没有了见面的机会,临行前白居易为自己心爱的女子写下《寄湘灵》表达对她的不舍之情。
    一年后,白居易父亲去世;白居易回符离守孝,终于有机会和湘灵见面了。
    白居易在孝期不能公开的与湘灵谈情说话,俩人只能隔着高墙,互诉衷肠。
    三年孝期一过,白居易向母亲提出要娶湘灵;白母一心想着儿子的前途不同意他现在娶亲,提出让他先中举,再娶亲。
    白居易年少时在长安,一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……让他得到诗坛前辈顾况的欣赏,在长安士林中有了一定名气。
    白居易终于在岁时中举步入官场,他回去向母亲再次提出要娶湘灵,可是白母怎么也不同意他娶一个贫家女子为妻;一个对儿子没有任何帮助的女人在她眼里,是不值得的。
    古代社会尤其是做官的,孝道是为人为官最重要的一条;白居易不能违逆母命私自娶亲,再加上他要去长安做官,不得不和湘灵分离。
    两人在分别前海誓山盟,他们希望时间可以改变白母的看法,湘灵也誓绝不嫁人一定等着白居易。
    白居易在京城为官几年,母亲的年纪也越来越大,一直劝他娶亲;母亲病重时为了不让她遗憾的离世,公元o年,岁的白居易迎娶了国子监祭酒杨宁的女儿杨氏,终究是辜负了湘灵。
    白居易岁被贬为江州司马,在路上再一次遇到湘灵;她依然独身没有嫁人,坚守着他们那份爱情;可是白居易早已有了家庭,木已成舟,再也回不去了。
    白居易o多岁时再次来到两人初次相遇的地方,可是物是人非;白居易写下了《长相思》,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;湘灵此时已经皈依佛门,此生俩人不会再见面了。
    公元年,白居易的妻子杨氏去世,他成了孤家寡人;从此以后白居易开始纵情声色,希望可以忘去失去湘灵的痛苦。
    白居易晚年养了一大批岁的家伎,这正是他和湘灵相爱的年纪;借此寄托那份无疾而终的爱情。
    家伎中白居易最喜欢樊素和小蛮,为她们写了很多诗歌,也许是在她们身上看到年轻的湘灵的影子。
    白居易岁时,因风寒瘫痪在床,他遣散了所有的家伎,让她们去追求自己的生活。
    可是樊素跟随白居易多年,不舍得离开,她对白居易说:“您骑了五年的老马,都不舍得离开,何况是我?”
    暮年的白居易靠着回忆活着,年,他在洛阳去世了。
    李师师了解了白居易的爱情历程,对他混迹于风月场中的举作完全能够理解;白居易生活的年代,美好的爱情在各种枷锁下无法实现,成为他心中的痛,晚年他只能靠养着无数的家伎追忆美好的爱情。
    李师师被白居易的爱情所打动,而她接待的第一个才子是敢与白居易媲美的委婉词集大成者周邦彦。
    周邦彦精通音律,创作了许多新词调。
    他的作品多写闺情、羁旅,也有咏物之作。
    其词格律谨严,语言曲丽精雅,尤其擅长长调的铺叙。
    是后来格律词派词人的宗师。
    周邦彦与李师师欢聚后,为她作了一小令《苏幕遮·燎沉香》:
    燎沉香,消溽暑。
    鸟雀呼晴,侵晓窥檐语。
    叶上初阳干宿雨,水面清圆,一一风荷举。
    故乡遥,何日去?家住吴门,久作长安旅。
    五月渔郎相忆否?小楫轻舟,梦入芙蓉浦。
    这天,李师师听说宋徽宗病了,估摸着他今晚不会再来,便约来了老相好周邦彦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