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章 为何如此对他的父皇


    这话别说李世民不信了,在场所有人都不信。
    李承乾能造出便宜纸不假,但其远在大漠,身边能有几个识字的?怎么可能抄写如此多的书籍行?
    当然还有一种可能,就是李承乾手里有印刷书籍的雕版。
    雕版这东西的制作费时费力,大漠之中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。
    而且这书上还有杜正伦的全新注释,因此这雕版肯定不是从长安带走的。
    唐俭也只能硬着头皮解释。
    “启禀陛下,太子可能不知用了什么办法快制作出了雕版,从而印刷书籍吧。”
    李世民依旧脸色铁青,他就不明白,自己这个逆子,以前在就知道吃喝玩乐。
    这怎么跟自己大逆不道一番跑到大漠后,还成精了啊?
    而且这本《五经正义》开篇就写着两词,一是曹子建的《七步诗》。
    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
    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    另外一则是个打油诗。
    父在囚中泪满襟,儿立门前心难舍。
    白苍苍老父亲,儿愿替父坐囚中。
    把这两诗写在《五经正义》开篇,然后给天下读书人看,这是什么意思!
    李世民现在要是能见到李承乾,肯定大声质问,如此做对他有什么好处?
    同时他心里更加着急将其捉拿回长安。
    毕竟光的增加战马行军距离的秘密和造纸术,已经让他日思夜想的想要得到。
    但是他不知道的是,现在只要出了皇宫,溜达个几圈,弄不好就能见到他的“好”
    儿子。
    现在当务之急,是绝不能让这个《五经正义》继续传播,当即声音冷冽道。
    “颜师古、孔颖达、虞世南,朕命你们三人一天之内写出《五经正义》全新注释。”
    说完看向唐俭:“你带领户部全力配合弘文馆三位学士,抄写最新注释的《五经正义》,价钱也定在五十文!”
    这价钱加上是手抄,可得亏将近二十倍的人力物力,不过看李世民这样是要豁出去了,唐俭只能无奈领命。
    “臣遵旨。”
    颜师古、孔颖达、虞世南三人倒是无所谓,一天内写出注释对于他们这种饱学大儒也算不得什么。
    “臣等遵旨!”
    下朝后,所有重臣依旧留在太极殿,不过却不是因为五十文的《五经正义》。
    毕竟这个年代的人对舆论战的威力还没有太大认知,觉得不过也是疥癣之疾。
    眼下他们有一件更为要命的事要马上商量出对策。
    朝廷对外的情报收集和汇总向来是由尚书令负责。
    但上一个中书令房玄龄被罢黜全部官职,新的还没任命,所以这事情就落在了高士廉头上。
    高士廉躬身道:“启禀陛下,根据辽东方向传来可靠消息,渊盖苏文借设宴劳军,杀重臣数百名,而后入王宫杀死荣留王并将其分尸,如今他已经扶植其侄高藏为王,封自己为大莫离支总揽高句丽一切军政!”
    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,大唐对于周边国家的国内军政民生自然时刻有关注。
    渊盖苏文这人狼子野心,而且文武全才,这种人统领高句丽,都不用想,肯定会给大唐造成极大麻烦。
    “而且……”
    高士廉有些欲言又止。
    李世民见状道:“有话但说无妨!”
    “遵旨,昨天我们在高句丽的探子传来消息,说渊盖苏文已经派人跟太子联系。”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