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章文化垄断(第2页)


    ,使它赢得了战争。
    可战争结束了,它还搞这一套,只用了半个世纪,就让这个空前强大的国家轰然倒塌、荡然无存。
    《吕氏春秋》里也说:“时移世易,变法宜矣”
    。
    项少龙确实推崇法制,却反对酷法,仁义道德虽只是理想,却也是法制背后的基本精神。
    他一直想对政太子施加影响,想改变他的残暴,目前看来,效果一般,秦君的残暴似乎是基因里带来的,这些贵族也根本不把老百姓当人。
    韩非子出身王族,师从大儒荀子,精通道家思想,又将商鞅的“法”
    、申不害的“术”
    和慎到的“势”
    融会贯通,成为天下名士。
    他在《韩非子?五蠹》中提到五种人无罪也该杀:学者(儒以文乱法),言谈者(纵横家),带剑者(侠以武犯禁),患御者(贵族门客),工商之民(商人、手工业者)。
    这五种人无益于耕战,是社会的蛀虫,把他们都杀了,只留下文盲农夫种地,文盲士兵打仗,就天下太平了。
    这样的文章居然被秦始皇奉为经典。
    项少龙来自二十一世纪,他自认为不是什么善男信女,可也做不到草菅人命,他清楚什么是“人权”
    ,什么是“人道”
    。
    法律的初衷应该是保护人民的生命、财产安全,可这个时代的法律却是为了维护统治,欺压百姓,他们把“官”
    与“民”
    分得很清,这也是为什么纪嫣然对法制一道心存疑虑。
    这不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世界,项少龙终究还是没有勇气直接挑战整个贵族阶层。
    那就潜移默化吧,自己能做到哪步就算哪步。
    琴清不只有纪嫣然这个助手,她还把乌廷芳和舒儿都拉去帮忙。
    可能是以前也没干过什么事,玩儿腻了,乌廷芳和舒儿居然也喜欢上这种充实的生活,投入了极大的热情,最后将军府就剩下项少龙一个闲人。
    大白天的将军府显得冷冷清清,再不复以前的莺莺燕燕,欢声笑语,
    项少龙感觉自己像是在吃软饭,女人们忙着干事业,男人整天游手好闲。
    无奈之下,项少龙开始关心起自己的工作来。
    白天也会去找李斯,学习一下他是怎么工作的,还会去教导太子,有时间还带着太子和李斯、韩非交流心得,偶尔也去军营,关心一下士兵的训练。
    自打回到咸阳就没这么有正事儿过。
    琴清和纪嫣然都是顶级才女,将能收集到的先秦文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,凭借自己雄厚的财力,都进行了出版,资本的力量得到了充分地展示。
    项少龙看着这败家娘们儿,不把钱当钱,虽然琴清花的是自己家族的钱,不是花他的钱,可是他早已把琴清的财产当视作自己的财产,看得他一阵阵心疼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